隐身东赢的瑰宝
建盏曾是宋室瑰宝。在漂洋过海后在日本以“天目”瓷之名传以至今,今天让我们一同欣赏下这陶瓷界凤毛菱角般的、被日本奉为传世国宝的建盏珍品。
曜变天目在世界上共有多少件呢?目前仅见日本藏有数件,而真正可称“曜变”的仅3件,(还有1件-2009年杭州出土一只残缺曜变天目)早被日本国政府定为国宝(日本最重要的文物之中最珍贵的是国宝,次为重要文化财、重要美术品,相当于中国一级文物)。另外几件“曜变”为油滴曜变,分别被日本国政府定为重要文化财、重要美术品。
图:2009年杭州出土残缺曜变天目
另外,高桥帚庵氏编著的《大正名器鉴》第6辑“天目”将“曜变”列为“天目”之首,共列曜变6件,除龙光院、藤田平太郎(藤田美术馆藏)、小野哲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所藏各一件已被列入国宝的以外,尚有侯爵德川义亲(现藏德川美术馆)的一件“曜变”(实为我国北方窑口产品油滴,被定为“大名物”),一件为伯爵酒井忠正藏,侯爵前田利为(现为野尻清彦藏)一件。这6件“曜变”现部分已易主为:静嘉堂、藤田美术馆、龙光院、德川美术馆、酒井家、大佛家珍藏。《大正名器鉴》将“油滴”排第二,三为“建盏”,四为“灰被”,次为“玳皮盏”(玳瑁盏,包括吉州窑木叶、剪纸等天目),“杂天目”排尾。
对于“曜变”的形成机理,日本研究者山崎一雄认为:曜变的蓝色辉光不是釉的颜色,可能是起因于釉上存在的一层薄膜。由于薄膜导致的光的干涉产生蓝色辉光,正像水面上的油膜或照相透镜上的减反膜那样。1980年日本高分子科学家安藤坚率先仿制曜变天目。我国学者凌志达、程朱海、叶宏明在《曜变天目釉形成机理研究》。
发现:
①由于Si的偏析,在釉面形成了一层几千Å到1微米厚的薄膜。
②薄膜与釉的本体分别为亚稳分相与不稳分相,从而形成结构上的界面反射界面。
③釉色曜变的光学原理是簿膜干涉。
④影响曜变天目釉形成的工艺因素主要是釉的组成、烧成温度、保温时间、釉层厚度和冷却速度等。原轻工部陶研所也仿出了曜变天目碗、福建南平陶研所亦仿烧成功。
在仿制曜变过程中,发现曜斑的生成工艺必须需具备的先决条件是:“即两次或两次以上施釉,造成产生釉泡条件和阶梯式的冷却制度,使曜斑的亮环区能够生成。”
关于“曜变”,它是一种独特的窑变现象,后这一名词成为了单指建盏的那种从器物釉面簿膜层所映现出来的蓝色或紫蓝色晕状彩光者。窑变品种多种多样,并包括“曜变”等,但“曜变”只是窑变的其中一种,不能涵盖窑变。如《黑釉瓷的佼佼者——曜变》一文恰把概念颠倒了,认为“既然曜变是一种特殊的窑变,那么就决定了曜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可重复性。因此可以说,日本博物馆那几件黑釉曜变建盏是曜变的珍品之一,但它不是曜变的唯一……不是唯一的一种器型和曜变现象,因此可以肯定还有其它曜变器型与曜变形式……还曜变黑釉瓷多姿多彩的真实面目”,把窑变中包括的曜变品种当成了:曜变即是窑变或等同于窑变,将窑变的多样性、复杂性换成了“曜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不可重复性”,将窑变中带有不同异彩的种类统归入曜变,这样“名词”的特指性不见了,而换来的是“名词”的模糊性或不确定性、“多样性”。如该文认为:曜变可分“单一曜变”和“复合曜变”两类,再细分为“虹彩天目”或“虹彩曜变天目”、“结晶斑曜变”、“毫状纹曜变”、“网状纹曜变”、“柿釉纹曜变”、“满天星曜变”等品种。该文非要在窑变中的异彩纹饰后面加上曜变二字。
一、日本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藏曜变建盏
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其实就单品而论,它完全可以排到第一的。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是宋人斗茶用的,但是这个样子的,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当它被单独陈列,底座不断旋转,在一片漆黑中,一个个光圈闪耀着妖异的光芒,而且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看着就让人敬畏莫名,完全不像是人间烧出来的瓷器。日本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
二、日本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建盏
日本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建盏,高6.8㎝、口径12.2~12.3㎝、足径3.8㎝。束口,口沿扣银,腹壁弧斜,口大足小,小圈足平切、浅挖,较规整,修坯自然流畅。器施黑釉,外釉不及底足,见聚流釉现象,证明火候较高。胎骨色呈深沉之黑色,从胎表看胎质较粗,但淘洗、陈腐时间较长。器内曜变斑密布,让人目眩,外壁肥厚的釉面上也见若隐若离的尤如夜空星辰的斑点。内箱盖上金粉书“御茶碗 曜变”,外箱盖黑漆书“御茶碗 曜变”。1953年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
三、日本德川美术馆藏油滴盏
日本德川美术馆藏油滴黑釉盏,高7.6㎝、口径13.3㎝、足径4.5㎝,这件曜变天目(油滴天目)是惟一一件建窑以外北方窑场生产的被定名为“曜变天目”的定窑或磁州窑系的油滴天目。该器与建盏的造型胎釉均不同,直口微敞,扣银,圆腹,圈足深挖,见施坯痕,足墙微外撇,足根平切,胫底与足间亦成约90度平肩,修坯随意。施黑釉,外不及底足,露胎白色细密。釉层较薄,无流釉,银色油滴不圆,成点状,密布整器釉面。内包装箱盖表有金粉书“曜变天目 界油屋净祐所持”,外箱盖表金粉书“名物 曜变天目 界油屋净祐所持”。该器被《玩货名物记》、《骏府御分物帐》、《古今名物类聚》等收录。大名物。它实际上只是北方窑口的油滴而已。
四、日本根津美术馆藏油滴建盏(图)
五、日本松平直国油滴建盏
日本松平直国藏曜变天目(油滴天目),口径12㎝。口沿扣银(银覆轮),造型与建盏深腹束口碗一样,胎体釉色与油滴相似,并未出现亚(准)曜变的“其周围稍微隐现出日晕状的光彩”,实为窑变油滴。也不是部分学者认为的“类鹧鸪斑”,也见部分人士将二次点白釉的鹧鸪斑当做油滴。油滴应为自然窑变出的带有金或银色光芒者,乳白无光何以为“油”,更不像油滴浮于水面。该盏原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1951年重定为仅次于国宝的重要文化财宝。
六、日本龙光院藏曜变建盏
日本龙光院藏曜变天目,口径12㎝。大口小足为其主要造型特征,束口,深腹,足无釉。露胎深褐色。内壁乍看似“油滴”,细观釉斑会随着光线改变而呈现五颜六色,而不同于金、银油滴,它虽不及静嘉堂曜变那么耀眼,却有着曜变特有的黑斑点套紫蓝色光环,其美在于含蓄,经久耐看。所以也于1951年被日本政府认定为国宝。以夜空中耀眼的星体和神秘的光芒来形容这种特有纹饰,以“曜”加以强调。“曜”来自中国古代“七曜”中的日月水火土金木,日本的曜变茶碗之“曜”正是出于此。
七、日本镰仓大佛次郎家藏曜变建盏
日本大佛次郎家藏曜变天目,高7~7.3㎝、口径12.1~12.3㎝、足径3.7㎝。据1979年版《天目》载:传承顺序为“松平肥前守(前田利常)——前田家”。小山富士夫曰:“大佛次郎氏所藏的曜变在内外布满油滴,内面部分浮现出大小不同的结晶,而其周围稍微隐现出日晕状的光彩……与共他几个油滴曜变一样,可称为准曜变或亚曜变”。该盏亦为束口,深弧腹,口大足小,圈足浅挖。不同于以上的平切足根,而是斜削并修刀。施黑釉肥厚,外底足露铁褐色胎。内为亚曜变斑纹,外似油滴结晶,且带有紫红色窑变光晕。“是曜变天目的变种,内外壁釉上都有很多斑点,但它们是分散的,不象上述三种碗是群集的。斑点的颜色随入射光方向而改变,如果垂直地看这些斑点,它们呈蓝色;倾斜看,金光闪闪,釉上完全没有一点蓝色辉光。除了斑点外是纯黑的。此碗既不同于真正的曜变天目碗,也有别于油滴天目碗。”
微信号:建盏二公主 建盏二公主ID: jianzhan8080
新老建盏拍卖捡漏,
咨询请加小编微信jianzhan8080
复制建盏二公主网址
在浏览器打开 www.3ca.cn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