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油滴晶体氧化
建盏在烧制时,釉的结构发生连续的变化,原有的物质分解和熔融,产生气泡并且浮到表面,并且釉与坯体发生反应。坯体组成成分的分解和溶解度不同,使得釉面和坯体间的界面是粗糙的,得釉能够很好的黏着于坯体。烧制过程中,釉面相变,整个过程可快可慢,这取决于热力学驱动力、原子迁移率以及盏的非均匀性等因素。这个相变的过程是典型的成核生长相变。
建盏大师陈大鹏—大撇口油滴(绝版) 细节
制作建盏的泥料一般是混入石英、长石、云母和高含铁的粘土。正常的烧制期间,产物中会有莫来石出现,莫来石是一种优质的耐高温材料,有利于提高坯体的耐火度。胎料中的铁元素对后续建盏的烧制有着强烈的影响,铁是所有建窑产品的着色剂,并且铁胎也是建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高温时坯体析出的铁离子能为釉面结晶更好的提供热力学势垒,从而得到更高品质的建盏。
建盏大师陈大鹏—大撇口油滴(绝版)
这个相变系统的存在离不开液相分离,也就是氧化物系统的不相混溶。建盏是铁系结晶釉,铁氧化物的不相混溶区的温是极为狭小的,也就是烧制建盏所需要的温度宽带十分狭窄,烧制建盏对温度需要很精确的把握。
建盏大师陈大鹏—大撇口油滴(绝版)
油滴采用还原烧制,烧制时,胎体釉面变化包括相变、烧结及引起显微组织的变化。从油滴的形成一般分为氧化阶段的升温、保温等,以及还原阶段的成核、结晶和晶粒长大等几个步骤。
建盏大师陈大鹏—大撇口油滴(绝版)底部带款
温度足够时,釉面呈现出液相,加入强还原气体,整个盏充分的被还原,釉面形成许多气泡,气体透过釉层还原坯体,坯体也形成气泡排除釉面坯体中析出的铁离子跟随气泡到达釉面。当气泡破裂会形成类似“井口”一样的釉面,这种“井口”有很强的随机分布性。此时晶核开始成长,而晶核的位置正是“井口”底部的位置。这些成核底座是降低以表面能为代表的成核势垒,所以油滴的结晶是一种典型的非均匀成核结晶。釉面熔融状态下,还原气体使得铁价位降低,低价位的铁离子使得熔融釉的粘度下降,这对晶核的产生相当有利,因为成核时必定有界面的铁原子迁移。在成核的过程核的速率对熔融釉的过饱和程度十分敏感。所以在配制油滴釉时都采用高含铁的矿物釉石。当晶核的直径大于某一临界尺寸时成核阶段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