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兔毫和油滴哪个好?先来来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建盏的釉面形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烧制时的釉色温度。
准确的形容就是,窑变,是指瓷器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
▲建盏大师孙建兴-束口油盏斜视图
建盏釉色的变化是温度对釉色的影响,以某种配釉的窑变色谱为例,1180°C左右,建盏呈现灰白釉,1200°C左右,呈现灰皮釉,1270°C左右,呈现黑金釉,1285°C,呈现茶沫釉,1295°C呈现柿红柚。
而兔毫盏呢?
兔毫之形态有长短、粗细等之分,色泽有金、银等之别。我们应该清楚,如果烧制建盏,其析出过程越不稳定,那可以说这种结晶的越难烧制的。所以可以说银色系斑纹要比褐色系斑纹更加珍贵,如果银色带蓝光就更加难得了。
按宋代皇帝宋徽宗来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建盏大师孙建兴-银兔毫茶碗展示图
▲建盏大师孙建兴-银兔毫茶碗细节图
而油滴盏,据《君台观左右账记》里记载:“曜变斑建盏乃无上神品,值万匹绢;油滴斑建盏是第二重宝,值五千匹绢;兔毫盏值三千匹绢。”
这样的“定价”其实可以看出,油滴的烧成条件比兔毫更为苛刻。
如果窑温控制不好:偏低, 难以形成点状斑纹;偏高, 斑点又容易流成条形。
所以宋代油滴盏的传世品、出土品都很少,完整器更是鲜见。
建盏的美是通过质感展现出来。它恰好符合宋代茶家的审美。
而茶家的审美观扎根于儒释道思想体系。讲究的是深层次的、有内涵的、脱俗的、耐人寻味的美。注重的是意境。
而非单纯的形与色的问题。所以鉴赏象油滴这类茶盏。
不仅需要知道烧制方面的基础知识。还要结合茶家的审美理念深入理解。
▲建盏大师孙建兴-束口油盏斜视图
▲建盏大师孙建兴-束口油盏盏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