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毫 油滴建盏的形成原理

随着建盏兴起,越来越多人开始对建盏产生了兴趣。它的色彩的炫丽、厚重是其他陶瓷所不具备的。它喝茶的好处,欣赏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都是令人十分沉迷,这也引起越来越多的人对其形成的尤为关注,下面建盏二公主就来给大家介绍下常见的兔毫、油滴建盏的形成原理。

兔毫 油滴建盏的形成原理

一、兔毫建盏形成原理

因为胎中含铁量高大9%,在窑中高温时部分铁质溶入釉中,釉层中的气泡将铁质带到釉面,当烧到1300℃时,釉层流动把铁质拖带成条纹状,冷却时则从中析出一排排赤铁矿小晶体,从而形成绚丽的兔毫盏。受烧制的影响,兔毫形状既有长、短之分,粗、细之别,颜色还有金兔毫、银白色等,又有金兔毫、银兔毫、黄兔毫、灰兔毫、蓝兔毫等别称。

兔毫 油滴建盏的形成原理

二、油滴建盏形成原理

形成机理可以概括为浮萍机理(浮萍就是池塘水面上浮生的青萍)。当烧到1300℃左右时。在特定的物理化学条件下,釉开始形成液相分离结构,釉主体相分离出富铁的另一相。在重力与表面张力等作用下,富铁相易浮在釉表面层,随着过程推移,浮在釉面的富铁相越来越多。这些富铁相形成的液相小滴就像漂浮在水面的青萍,能够在液面上漂游,它们随机而遇,三五成群,拼合成一个个大小不同的包裹团。

包裹团越大,其中的液相小滴也越多,但这些液相小滴仅仅挨在一起。没有熔为一体,就象一叶叶青萍靠在一起。当烧成进行到一定程度后降温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当环境条件适合包裹团中的铁氧化物析晶时。便形成一滴建窑油滴。油滴主要分类:金油滴、蓝银油滴、红油滴、虹彩油滴等。

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收藏交流建盏,清添加建盏二公主个人微信号:jianzhan8080

相关建盏资讯

返回顶部

微信号: jianzhan9090 (长按复制)
购买建盏
请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