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滴建盏的形成和由来
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建盏,有时候我们往往陷入“选择纠结”。而油滴盏因为其在饮茶过程中会发生神奇的“茶变”(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养出七彩宝光),受到广大盏友的喜爱。今天小编主要就来介绍下油滴建盏的形成和由来。
油滴形容建盏的由来:
目前最早用“油滴”形容建盏斑纹的记载应该为日本应永年间(1394~1427年)的《禅林小歌》了。
当然,《满济准后日记》、《荫凉轩日录》等日本古籍也均有“油滴”的记录。而“油滴”一词并不见于我国宋、元、明、清文献中。
由此也可以基本判断“油滴”一词来自日本,并非我国。
有的学者认为,“油滴”是宋代文献中所指的“鹧鸪斑”。所谓“油滴”,是指在乌黑的底釉上散布着无数具有金黄色或银灰色金属光泽的小斑点,故又有“金油滴”、“银油滴”之分。这种斑点多为圆形,大小不一,大者直径一般为三、四毫米,最大者达一厘米;小者仅一毫米,甚至细如针尖,形如沸腾的油滴散落而成,使人眼花缭乱。
陈大鹏 鹧鸪斑
油滴建盏的形成
油滴盏建窑油滴在龙窑中采用还原焰约1300℃烧成,这种持续七十个小时(三天三夜)的烧成时间,由1300℃高温冷却到1000℃大约需要20个小时,如果窑内的火候掌控恰当就可以形成美丽的油滴纹和曜变纹。
在这样的窑室气氛中,三氧化二铁结晶随着气泡上升并滞留在釉层表面,于是形成了美丽而神秘的油滴釉。当然,这种操作难度极高,如果窑温过高或冷却过快,釉水如漆成黑釉,无“斑”无“毫”。
如温度过低或室内还原气氛不当则釉水退为杂色釉。在古代的条件下烧制几十万个黑碗,能形成油滴和曜变纹的数量极少。这就是为什么油滴、曜变、鹧鸪斑等瓷品为稀世之珍的缘故。
学习更多建盏知识,喜欢建盏的盏友们需要交流和收藏建盏的请添加笔者私人微信jianzhan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