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杂色釉烧制特点
据说,本来打算烧黑釉瓷,但因为火候烧过头的原因,瓷器上出现了褐绿的斑点釉色,凑近仔细看,还能看见晶体。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制瓷进程中,中国这个发明瓷器的国度,像一个五感全部打开的孩子,好奇心充沛,乐意从“每一个意外”当中吸取经验,反复实验,将“意外”变成作品。
许志强福御柴烧茶叶末 展示
褐绿的斑点釉色勾起了制瓷师傅的探索欲,在唐代时,它开始大量出现于耀州窑(中国名窑之一),唐宋时期,山西浑源窑和北方地区一些烧黑釉的窑场也有烧造。当时人们又叫它“鳝鱼黄”。我们可以将它称为“茶叶末”的先祖。
许志强福御柴烧茶叶末 盏内
建盏中的茶叶末釉是很迷人的,黄绿的色泽,嫩得像春天里抽出的新芽儿,半透明的釉层,明晃晃地像秋日晴天里的湖面,釉层里面还有些反光的结晶体,好像茶叶细末,最特别的是,茶叶末釉表面常常有开片,开片儿开得洒脱,仿佛能传出玲珑清脆的冰裂之声。
许志强福御柴烧茶叶末 盏底
茶叶末釉盏烧成难度大,存世的全品并不多见。宋代的建窑茶叶末釉盏也很受藏家的欢迎。
茶叶末釉始烧于唐代,初似为烧黑釉瓷过火而出现的特殊品种,并非有烧造。是一种棕黑色底或绿黑色底釉中泛现一种错落自然,金光灿烂的黄绿色晶点,到清代一跃成为名贵的色釉品种。
许志强福御柴烧茶叶末 胎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