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工艺流程是什么样的?如何烧制?

建盏工艺分十三道工艺,百来个小细节。

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十分考验建盏师傅的经验能力和耐心。

今天我们主要讲讲烧制的各方面问题。

建盏工艺流程是什么样的?如何烧制?

▲蔡炳盛华北油滴 展示

制作建盏的泥料一般是混入石英、长石、云母和高含铁的粘土。

正常的烧制期间,产物中会有莫来石出现,莫来石是一种优质的耐高温材料,有利于提高坯体的耐火度。胎料中的铁元素对后续建盏的烧制有着强烈的影响,铁是所有建窑产品的着色剂,并且铁胎也是建盏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高温时坯体析出的铁离子能为釉面结晶更好的提供热力学势垒,从而得到更高品质的建盏,而不含铁的或含铁少的粘土不能起到这个作用。

铁是一种助溶剂,过高含量的铁会使胎土的热震稳定性能和耐火度打折扣,所以建盏胎土的选择原则一般为满足正常的烧制所需要的热震稳定性能和耐火度,选择含铁量尽量高的粘土。

建盏工艺流程是什么样的?如何烧制?

▲蔡炳盛华北油滴 盏内

建盏在烧制时,釉的结构发生连续的变化,原有的物质分解和熔融,产生气泡并且浮到表面,并且釉与坯体发生反应。

坯体组成成分的分解和溶解度不同,使得釉面和坯体间的界面是粗糙的,得釉能够很好的黏着于坯体。烧制过程中,釉面相变,整个过程可快可慢,这取决于热力学驱动力、原子迁移率以及盏的非均匀性等因素。

这个相变的过程是典型的成核生长相变。

这个相变系统的存在离不开液相分离,也就是氧化物系统的不相混溶。

建盏工艺流程是什么样的?如何烧制?

▲蔡炳盛华北油滴 盏壁

温度足够时,釉面呈现出液相,加入强还原气体,整个盏充分的被还原,釉面形成许多气泡,气体透过釉层还原坯体,坯体也形成气泡排除釉面坯体中析出的铁离子跟随气泡到达釉面。

当气泡破裂会形成类似“井口”一样的釉面,这种“井口”有很强的随机分布性。

此时晶核开始成长,而晶核的位置正是“井口”底部的位置。

这些成核底座是降低以表面能为代表的成核势垒,所以油滴的结晶是一种典型的非均匀成核结晶。

釉面熔融状态下,还原气体使得铁价位降低,低价位的铁离子使得熔融釉的粘度下降,这对晶核的产生相当有利,因为成核时必定有界面的铁原子迁移。

在成核的过程核的速率对熔融釉的过饱和程度十分敏感。

所以在配制油滴釉时都采用高含铁的矿物釉石。

当晶核的直径大于某一临界尺寸时成核阶段完成。

建盏工艺流程是什么样的?如何烧制?

▲蔡炳盛华北油滴 斜

窑温或多或少的都有不平衡。所以烧制建盏出现阴阳面的原因。

而熔融釉过饱和度却相对容易实现。只需要在配釉时注意引入高含铁釉矿石即可。

晶体生长的过程中整个体系自由能很大,体系也稳定。

三价铁在还原条件下向稳定晶核迁移。使得晶体不断生长,油滴体系基本形成。

但是这个时期的油滴晶体过小。

有的甚至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所以还需要晶粒长大。

▲蔡炳盛华北油滴 盏底

相关建盏资讯

返回顶部

微信号: jianzhan9090 (长按复制)
购买建盏
请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