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承,潮流干泡中,当之无愧的主角!
壶承,主要是作为承载包容主泡茶器的容器。既然称为“壶承”,更多的是以承载茶壶,当然,承载二才碗也是相当舒服、实用。
茶有百味,只要用心冲泡品尝。总会啜尝到那抹美好,茶器也足够玩味,置纳着不同的美妙滋味。
壶承,在茶席间有着越来越多存在感,是现在潮流干泡当之无愧的主角。作为承载泡茶器的明星产品,有着一股令人心生喜悦的力量。
器具,因能容纳方成器,所以,“器”也引申为才华、气(器)度、责任与担当。如云海,光为经,声为纬,心耳间织起绵绸的心承,仿佛缥缈云雾间,一派云淡风轻。
壶承(盛),在茶席设计中用来承载包容主器具之用。壶承的出现皆因干泡法的兴起流行,壶承取代茶盘,一切为简,茶台茶席干净整洁,雅致美观,静稳练技养心养俭。
有人说,壶承,是茶席中的特殊角色,不像品茗杯不可或缺,不如紫砂壶集万千宠,却是成就一个好茶席的关键配角。
说壶承前,得先说说泡茶里的“湿泡”和“干泡”。
湿泡:顾名思义,浪费的水是少不了的,几乎大家都习惯在冲泡过程里,注满开水后都顺手冲淋一下壶身,为了冲掉壶身的茶渍,也为了提高茶壶的温度。那么多开水总不能淋得到处都是吧,于是就有了茶盘这个东西。各种发展变形到现在,茶盘的材质,样式和形态一直推陈出新中。今天它不是主角,就不赘述了。
干泡:对比湿泡,大家可以自行推理出来,它要的是不冲淋茶壶,不洒出茶水,保持台面干爽。这个泡法多用于观赏性很棒的茶席,但因为不冲淋茶壶,部分茶友觉得养不了壶而不喜欢。又有些人觉得不方便冲泡,比如乌龙茶这样需保持壶身温度的,而不喜欢……这时壶承的作用就凸现了。
一承一壶(盖碗)一茶事,节省空间,富余气氛。无论是在山川丘壑之间,还是闲庭别院一角,都可以拥有一席完美茶局。
清心凝神,静稳沉着,是壶承赋予泡茶者的气质。
壶承的兴起,可能借鉴于工夫茶使用的茶盘,又因上世纪80年代流行起来的“干泡法”而促进繁荣,近来因茶席布境造境等美学考虑而广为人识了。
泡茶者静心事茶,如若静稳得当,甚至主泡器几乎不见水滴外溢,一把壶即可,连壶承也不需要了。而壶承的出现,那么主要功用就更倾向于保持席面造境的美学功用了。
要考虑器形的美感,也要考虑总体造型的搭配设计。壶承颜色宜略浅于茶席的颜色,或色调一致,尽可能不过于刺眼喧宾夺主。壶承,既然是为了承载别人,突出“壶”,更应隐去浮华,成就主泡茶器。
壶承的形制,从随拾而取的一块木石,到工业化生产的批量,再到纯手工打造的精致,应用尽有。而材质也就有或木或竹,或石或铁,或瓷或陶,或铜或锡,或金或银或玉,等等,不一而足。
清代寂园叟《陶雅》中提到:“盏托,谓之茶船,明制如船,康雍小酒盏则托作圆形而不空其中。宋窑则空中矣。略如今制而颇朴拙也。”可见船形茶托出现于明代。然后各种风云变化发展至今,花样壶承层出不穷。
我个人独爱简约风格,素雅而不单调。搭配茶席十分精美,也可当果盘,茶桌上的一大亮点。
一只低调的壶承,安静的如同一潭湖水令人心中倍感踏实。
至于每个盏友搭配茶席壶承的选取法则,则无定势,能够让茶席的主次关系更清楚,更好地表现出茶席主题,从而提升茶席的总体美感,便于得心应手的泡茶为主。
壶承,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照亮茶台生活;壶承,隐去浮华,承载“别人”。
有问必答
建盏二公主欢迎原创投稿,共同宣传建盏文化
如需转载请联系建盏授权哈,珍惜劳动成果,从我做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