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良:除了卓越我们别无选择

原标题:李新良:除了卓越我们别无选择

2021年的到来,人们比任何时候的期许都要多。即使农历新年还没有到来,中国人就开始用“牛”转乾坤来祝福公历新年的到来。由此可见,我们对2021的期待之多。

过去的2020,陶瓷人的表现,不可谓不优秀,上半年,陶瓷人与国家一起经历了疫情的考验,一边向湖北捐款捐物,一边抓复工复产,沉着应对、平稳度过;下半年,行业掀起了岩板的投资热潮,“订单排到明年”成为设备商快乐的烦恼。岩板的市场需求引导、服务配套完善,正成为产品企业是否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点话题。

所有信号指向,我们的作战地图在变,我们都在努力突破自身优秀的瓶颈,打一场跨越之战。用《从优秀到卓越》一书来定义,这就是一场卓越之战。

事实上,我们除了优秀再优秀,不断叠加优秀,迈向卓越,已经别无选择。即使只想维持平稳,那也要拼尽全力,因为前面优秀的人已经够多。原因有三:

一是从产业周期来看,传统陶瓷砖已经开始衰退,要想重回百亿平方米产能的巅峰,只能依托新物种。新物种出现后,如果我们的组织体系、思维模式不紧跟变化,只是投资几条生产线,生产出新品类的产品。恕我直言,投得越多,亏得越多;产得越多,倒得越快。

二是从行业竞争度来看,在渠道和资本的杠杆作用下,陶瓷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要么抓住机会窗口实现飞跃,要么只能眼看市场份额一点一点被蚕食、勉力维持。从这个角度来看,优秀甚至可以算是卓越的大敌——我们不卓越,因为我们很优秀,而优秀会导致温水煮青蛙。

三是从企业发展来看,不管追求“百亿营收”还是逐梦“百年企业”,都要求我们必须保持必胜的信念,但同时又要无比清醒地面对现实。优秀者可以被激励,但卓越者可以激励人,引领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卓越者。

《从优秀到卓越》研究团队,系统研究1965-1995年出现在《财富》美国500强排行榜上的公司,得出一个结论,即使是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也可以突破发展的瓶颈,从业绩平平到出类拔萃,实现从优秀向卓越公司跨越的蓝图。

2021年的作战地图已经铺就,卓越之战如何打?我给出六点建议:

第一,重视数据。

企业是一个模拟的人,是法律赋予的人。当然,也只有人才能创立和发展壮大企业。人是感性的,数据相对理性、精准。我们一路成长过来的习惯,多数情况,依靠经验做判断和决策。不得不承认,今天还能活好的企业都是成功经验的直接受益者。但我们必须直面的现实,人类近30年生产出的信息,已经超过人类30年前的所有信息总和。在这样一个环境下做经营企业,构建一个有迹可循的数据决策系统,去除一些难以言表、只能意会的经验,学会用数据说话,比任何时候都重要。

让数据说话是一种通用的办法,而选择哪些数据,则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进行考量。美国人把“15年累积投资收益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3倍”作为卓越公司的指标。这个指标适不适合陶瓷行业不好说,但随着上市的陶瓷企业增多,会有更多的财务信息会被公开披露,企业的经营管理层不妨阅读对比。还有,大家居类的上市企业数据,值得我们多去研究关注。

经营企业需要研究的数据非常多,多数企业会关注市场数据,然而忽视管理数据。例如,工作目标制定、核心指标总结、工作绩效要明明白白地体现在数据里,等等。企业老板常忧心“人浮于事”,但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充分讨论建立起数据模型(不一定复杂),不失为团结思想、提升协同、减少内耗的好方法。

深刻地理解“数据会说话”,找到适合自己的核心指标——对企业而言,就是人均产值、人均利润、投资回报率的提升,就是通往卓越之路的最佳指引。

第二,坚持“先人后事”的原则。

过去的成功模式,多数是“1个天才加1000个助手”,说得过激一点,就是一个大个体户的模式。顶级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采用的模式是“一群训练有素的人+训练有素的文化+训练有素的行为”,华为之所以遭遇巨大困境而屹立不倒,就是这种模式产生出巨大力量的体现。这种模式的核心就是人,人排在第一,人是第一要素。但如何理解?做企业的人清楚,“人才是公司的最大资产”。于追求卓越的企业来看,只有合适的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产。

“合适的人”,强调的并不是某些技能,更重要的是性格、道德,以及是否头脑开放。举例来说,从瓷砖到岩板,我们就要不断更新认知,持续开放思想,持续接触更广阔的市场,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为企业不断抓住机遇,不断根据外部的反馈调整节奏和步伐。

与企业的领导交流,多数会问到一个问题,去找一个什么样的人,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只有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但纵观行业,当前急缺一类人:训练有素的产品经理。互联网的产品设计,讨论得最多是应用场景,我们行业普遍重视的是产品开发设计,不为重视的是应用场景的研究。特别是岩板产能一旦中国式规模化量产后,岩板应用场景的研究、开发迫在眉睫。当然,多数人对我这一点不一定认同,会反驳说,全行业都非常重视各种展示应用设计,一个展厅比一个展厅靓丽。但是,平心而论,又有几个展厅的场景设计是用户可以直接搬回家的?!实事求是地讲,瓷砖在满足铺地贴墙功能时,解决应用场景问题的是铺贴师傅居多,而不是展厅设计师。岩板体量大,不是一个或者几个铺贴师傅能够解决应用场景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岩板就没法走进千家万户。所以,当前,行业急需产品经理。真正的产品经理,能够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方案。

第三,善于与泡沫共舞。

资本是狼、市场是狼,同行也是狼,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我们练就了与狼共舞的本领。但要做百年不倒的企业,还要懂得“与泡沫共舞”。学者香帅在《中国财富报告2020》中提出,在当前低利率的时代,好项目太少,资产估值分化加剧,资本推高估值,所以投资也必然伴随与泡沫共舞。

陶瓷企业也是一样。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陶瓷行业已经累积了一定的财富,“抽身就走”不是陶瓷行业的主流。上帝也是公平的,市场上不是你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得了。2021,业内最担心,“岩板是不是泡沫”?我的观点是,这取决于谁在吹。如果只是陶瓷人自己吹、自己玩,那岩板产能过剩问题应该很快就会出现。但如果有更多跨界的人群,比如设计师、石材商、橱柜定制企业等,一起加入进来,解决大体量产品的应用场景问题,让用户实实在在感受到岩板的好,那这个泡泡就会成为大家对美好家居生活的缤纷期待。

第四,打卓越之战,不能急功近利。历史证明,实现跨越的企业,没有革命性的过程,靠的日积月累、长期坚守。从来没有哪一家企业,通过喊口号就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理由相信,随着头部企业的投入加码,岩板的市场推广、应用场景开拓力度会越来越大。但我们必须谨记,优秀是卓越的大敌。对陶瓷行业而言,不管岩板为行业带来多少的增量,也不管厚砖替代了多少花岗岩的市场份额,都还没到值得骄傲的程度。世界上最大电商平台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反复强调: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这也许就是走向卓越的真谛之一。

第五,聚焦主业,准备好足够的粮食试错。我们从学习意大利开始,靠勤奋、务实,同时受益中国经济发展机遇,步步紧跟,一举做大,成为全球学员中的优秀分子。就岩板来说,目前我国岩板产能已经达到了其它国家的总和,未来何去何从,我们前面已经没有老师,我们必须学会自己构建系统。开辟新战场,试错是必然的。打败仗不要紧,要紧的是,打了败仗还有粮草支持继续打。

前段时间,我和同继锋教授交流,他提出,岩板跟玻璃产业很像。玻璃产品一开始也是很简单的,后面衍生了钢化玻璃、夹胶玻璃,收获很多玻璃的应用场景,甚至出现玻璃深加工行业超过玻璃制造行业规模局面,他认为岩板产业也有一定相似性,岩板只有经过深加工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价值。

“新型陶瓷材料”还有更多的可能性需要我们去探索,而从“抄”到“创”,完全是不同量级的投入,这需要我们更加聚焦主业,为不断试错准备足够的粮食。否则,一不小心就会饿死在路上。

第六,多联合作战,少单兵出击。作为媒体,或许《陶城报》对陶瓷行业的发展起到的是一点瞭望塔的作用。而在替代与反替代的材料竞争中,陶瓷产业还需要链接更多的外部资源,聚合全产业力量共同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俗一点说,就是联合作战。佛山潭洲陶瓷展正在肩负这一使命,正在成为中国陶瓷行业最大的资源平台、中国陶瓷行业新品类的首秀平台、中国陶瓷行业整体出发的作战平台。前几届的举办已经印证了这一点。尤其是2020这一届,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成功举办,找来了11万多人次,成为行业第一展,为全行业赢得了声誉,为展商对接到资源,找到了生意。我作为办展团队的一员,正在进一步努力实现办展目标,2021年安排在6月3日-7日开展,展满五天,增设夜展,正实实在在邀请陶瓷经销商、石材、家具、橱柜定制类企业以及设计师群体,为企业多链接资源,成为企业从优秀到卓越的一块基石。

优秀与卓越是两码事,优秀是卓越的敌人,只有卓越的企业才可以跨越周期;打一场卓越之战,是时代的使命,已经不可避免。

2021,一切美好如期而至!

来源:陶城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建盏资讯

返回顶部

微信号: jianzhan9090 (长按复制)
购买建盏
请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