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原标题: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易经》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与器,共生互根,没有器,无以载道;而无道,则不成器。在10多年的艺术探索中,杨树钟情于柴烧技艺,以土为胎、以火为媒、以柴为燔,道器不二,开辟出了属于他的艺术新天地。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阴阳之道

东海广且深 由卑下百川

时刻与泥土打交道的杨树,利用柴烧技艺,以阴阳图为创作灵感,将阴阳之道融入器的制作中,创作出一凸一凹奇特造型的作品《两仪》。古朴、自然的柴烧侧把壶,看似简单的造型却蕴含着流畅的曲线,尤其以壶纽两面一方一圆的壶盖造型反映出他对于人生哲学的感悟与思考。“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现实生活中,如同阴阳一般,万事、万物都有两面,人、物也有方有圆,我们只有学会包容才能达到“一团和气”的境界。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太极壶》系列

生命之道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陨石》质感粗犷狂野、造型豪迈奔放,清晰细腻骨骼之中,灰、黑、黄纵横密布杯身,尽显豁达、无畏、率直……有如从九天外坠落的陨石一般。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老子给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回答。杨树认为,器物都有灵性和生命,每一次泥土与柴火的触碰都将产生独一无二的作品。柴烧作品经过高温锤炼,如陨石般可千年不朽,具有永恒生命力,是属于人类的“陨石”。当今社会中,有太多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之人,作者想告诫世人,即使做不到舍身与入世,也应如陨石一般,纵然面临粉身碎骨的危险,仍无所畏惧,敢于追梦,勇于面对人生的挫折与艰险。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陨石》系列

时间之道

及时当勉励 岁月不待人

细看杨树虫蛀系列,浑圆的体态,粗犷的质地,自然落灰形成了以黑、灰、黄、青色为主的釉面,内外壁上四散着不规则的“虫蛀洞”,散发出温润、质朴、沧桑之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河、奔流、时间、不可逆,人生于天地间,因为时间的推进而无法停留,但是绽放生命光彩的人始终会留下痕迹。虫蛀系列是他偶然看到枯木上的虫洞后,将该理念加入器之制作,对时间之道的探寻。对短暂的人生而言,我们必须善待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探求自我价值,感悟岁月留下的痕迹,留下“虫洞”,创作出人生拿得出手的独特业绩。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虫蛀》系列

自然之道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杨树的柴烧做品,是拙的。老子说“大巧若拙” ,“拙”不是笨,也不是粗糙。拙是自然的一种无声表达,这种美是没有法则的无心之美。他的柴烧花插极其自然纯朴,粗犷的纹理、类似石头或金属的质感、自由凹陷的造型,均凸显出作者在“但莫造作”的状态下,追求自然之道的尝试。同时也告诫我们,在这个重视享受的“欲望时代”,要恪守自然本性,将守拙作为一种人生境界,自然而活不造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花器》系列

“非器则道无所寓。”从陶艺创作范畴而言,仅靠技巧制作的“器”缺乏灵魂与生命,唯有将陶艺创作上升为“道”的层次,才能使作品出新、出神。杨树不为世俗沾染,穷思悟道,创作出了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柴烧制品,有实用器皿,也有艺术装置。他通过制“器”,将醇厚的民族文化和人生哲理蕴藏其中,表达了对阴阳、生命、时间、自然之道的感悟。透过他的作品,你便能感受到他思想的温度,以及作为现代新工匠的艺术态度。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杨树丨器以载道 别树一帜

来源:东方收藏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建盏资讯

返回顶部

微信号: jianzhan9090 (长按复制)
购买建盏
请添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