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泉州女性|巾帼巧匠:陈德华、林雪丽——陶瓷伉俪,瓷艺路上永相伴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各具特色的女性典型,她们在各行各业发挥着自身的作用,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出自己坚实的力量。泉州市妇联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点赞泉州女性”专栏,为她们宣传点赞,激励更多妇女见贤思齐,学习典型争当先进,也让更多市民了解泉州巾帼的风采!
人物名片
陈德华, 男,汉族,1975年9月出生,福建德化人,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技师,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20 多年来一直从事雕塑创作,2006 年开始自己创办了陈德华工作室,其中作品《三个罗汉》在泉州市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天工奖”大赛中荣获一等奖。2013 年作品《达摩》荣获第八届海峡工艺美术博览会百花杯金奖。2014年作品《空》获得海峡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百花奖”银奖及厦门文博会最佳技艺奖。2015 年作品《一念之间》获得厦门文博会最佳创意奖。作品《弘一法师》《画僧》作品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永久收藏。
林雪丽,女,1978年10月出生,福建德化人,福建省陶瓷艺术大师,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高级技师,福建技术能手,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作品《林则徐》《齐白石》《中国梦》被福建省工艺美术珍品馆收藏。2012年9月陶瓷作品《钟馗》《高山流水》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金奖和银奖。2013 年海峡工艺品博览会(莆田)暨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作品《四大美女》《保卫钓鱼岛》获得金、银奖,2016 年作品《觅知音》在中国海峡工艺品博览会金奖。作品《弘一法师》荣获 2016 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银奖。
因陶瓷而结缘
携手共同驰骋瓷坛
在历史上,有一种瓷器,用一抹白惊艳了世界,在海内外被争相尊崇收藏。它就是德化白瓷。汉侯博物馆是南安市首家按国家 2 级博物馆及 3A 级国家风景区标准建设的民营艺术品博物馆,汉侯馆藏的那一方方陶瓷,色泽光润,白如凝脂,它们或漂泊在外几百年、甚至沉寂在深海中得以重见天日,如今,神情安然的供奉在博物馆展柜中,一起向世人展示着它们的绝代风华。
陈德华、林雪丽这对夫妻陶瓷艺术家就进驻并在汉侯博物馆设立了大师工作室。他们经常对汉侯博物馆内的作品进行探讨、分析和思考,同时也吸收当代雕塑界的一些新颖理念,大胆立传统而有所创新。
他们同就读于福建省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校,毕业后在同一个树脂雕塑工作室工作,并于2012年携手共创了大泉艺术陶瓷研究所,从此驰骋瓷坛,不忘初心,创作了大量精彩绝伦的艺术精品。林雪丽介绍,两人因一件作品结缘。依稀记得那是一件西方雕塑让刚从学校毕业的林雪丽耳目一新,而这幅作品的作者正是陈德华,在找寻作品作者的过程中两人机缘巧合的在一起了,成就了一段瓷坛爱情佳话。
夫妻艺术家
伉俪情深更有艺术共鸣
陈德华和林雪丽这一对夫妻艺术家,伉俪情深更有艺术共鸣,创作出的作品常常令人眼前一亮。走进他们俩的工作室,一件件造型独特,形神兼备的作品映入眼帘,尽显单纯、素洁、典雅之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摆放在展架上的一尊达摩塑像,褐色的达摩头像和底座,外披白色的衣服。这件作品《空》题材来自于佛教禅宗达摩,佛法中阐述万物本空的理念,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从而使身心得自在。传统的题材用薄胎的创作手法,随势夸张,疏密、虚实等衣纹变化使得人物气韵生动、意味浓厚。衣服上细小的孔清晰可见。陈德华介绍,“外面的衣服是将纯棉毛巾浸泡在泥浆中,经过高温烧制化掉而形成的。”
这是难度较大的创作,需要平时的学识积累、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感,还要有精湛的技艺和对材质的充分理解及把握。作品《空》在材质上大胆突破,采用德化的高岭土和紫砂土相结合,藏露兼顾、谦虚得当,透露出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艺术效果,形神兼备体现出精湛的雕塑手法及心手合一的艺术造型。陈德华介绍,“这件作品的烧制比较难,因为瓷土和紫砂土烧制收缩率的不一样,紫砂的收缩率才百分十三左右,瓷土的收缩率是百分十八,要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是一件很难的过程,在试验的时候就烧坏了很多很多件。”
林雪丽说:“每一次要进去烧制之前都很忐忑,我们都不知道它在窑里面有什么变化。因为温度是从 0 升到 1300 度。这一个过程我们也看不到,只能每次都祈祷它烧制的时候顺顺利利。”
《行者》是陈德华和林雪丽的共同的作品,荣获第八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银奖。从构思到创作两人通力合作,创作出的作品美轮美奂,神韵飘然,使人耳目一新。用脸部无相来表达意境,作品中抽象的骆驼,既是山的形状,又代表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丝路精神以及现代的“一带一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以丝绸之路的精神内涵为题材,用写意的雕塑手法,采用陶瓷原矿瓷土经过 1320 度高温烧制而成。陈德华介绍,行者既代表个人在路上超越千山万水,寻找自己的奋斗目标,也代表着国家永远在路上坚持不懈为人类共同发展思考,不断探寻新的发展机遇。作品在静中求动表现出艺术与哲学,形外之意、意外之象的文化内涵。
德化出名瓷,德化出名师。陈德华林雪丽深知瓷艺路漫漫,竞争激烈,唯有以古为师,应时为变,方能一览众山小。从树脂雕塑辗转到德化白瓷,从批量生产到精雕细琢,实现从普通雕塑技师到艺术家的完美蜕变需要的是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和不变的热爱。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将自身的精力专注于作品上的不断求索与挖掘,用坚持不懈的努力去精益求精,修炼,去完成每件作品,在瓷艺之路上不断寻找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语言和艺术追求。
来源:泉州市妇联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