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路心语| 让我们双手合十,感恩一切艺术与文明的存在……
一首歌曲、一件陶瓷、一卷画作、一次展览……如今,各种艺术形式充溢于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景象,它们就像路边的花草树木、像远处的山川、像天边的云朵,自然而真切。这些艺术的存在,在人们的眼中,或许只是平静、美好、繁华的。其实,每份艺术的成就,或每次文明的展示,往往是艺术家、收藏家,穷其一生的努力,耗尽一生的心血而造就。如果我们去探究它们背后的故事,我们会发现,那里面大多充斥着孤寂、悲壮和豪迈,有时甚至是超越财富和生命……
张伯驹,我国著名收藏鉴赏家。当年,为防止文物流落海外,他不惜鬻物举债,不惜从豪门巨富变为债台高筑。为了一件《游春图》,他变卖了在弓弦胡同的宅院及夫人潘素的金银首饰。晚年的张伯驹,甚至病了都上不了医院而四处求助,闻之令人潸然泪下。张伯驹收藏的藏品,哪怕放弃一件,一辈子的生活都将是衣食无忧。但他却义无反顾选择了收藏,选择了奉献。1956年,张伯驹将其一生所藏文物精华,含西晋陆机《平复帖》卷、隋展子虔《游春图》、杜牧《赠张好好诗》卷、宋范仲淹《道服赞》卷、蔡襄自书诗册、黄庭坚《诸上座帖》、元赵孟頫《千字文》等传世遗真,悉数捐献给故宫博物院收藏,捐献于国家,兑现了其“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的初衷。其藏品为中华民族所共享,可谓居功至伟。
收藏如此,创作亦然。据说:匈牙利著名大提琴家史塔克有次坐车,听见广播里正播放着一大提琴曲,便问随行,这首曲是谁演奏的,随行说,是英国杜普蕾演奏的大提琴曲——《殇》。史塔克听后深沉地说:如此倾心的演奏,其生命断不长久。结果,史塔克一语成谶,杜普蕾仅仅活了42岁,就告别了这个令她无限眷恋的大提琴演绎世界。她的凋零,一直是许多古典音乐乐迷心中无尽的叹息。
杰奎琳·杜普蕾,是一个把生命托付给大提琴演奏的音乐人。纵然,其生命在世上的停留是短暂的,但经她演奏悠扬的绝响却在世间流传,至今仍为世人聆听与怀念。她演奏的琴声中,那强大的感染力让人无法不伫足倾听,她的曲里有凄婉的倾诉、寂廖的守望,还有那至死不渝的款款深情,能将我们带入了一个神奇精神世界,感受至纯乐曲的美丽与悲愁……
或许,只有顶尖的艺术家才能理解自己顶尖同行的演奏水准。史塔克听得出,那催人泪下的琴声中,乐魂翩然,远逝的黯色独舞依稀仿佛….杜普蕾是用生命与心血在演奏,只有音乐,才是她唯一存在的理由,也是她唯一的价值。为了琴艺的完美,她可以不惜一切,可以赴汤蹈火,可以忘却生命……
滚滚红尘,沧茫人间。任何财富,都只不过是过眼烟云;任何奇珍异宝,亦没有人能够永恒拥有。只有艺术与文明,才能伴随着人类不断演进,指引着人类不断向前发展。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以其崇高的信念、博爱的胸怀、无私的奉献,在情怀与信仰的激励中前行,只为文化的传递、文明的延续,只为诠释其生命短暂旅程的意义,只为灿烂人生曾经锦簇的愿景。
一座城市在岁月之河中流淌前行,其美丽,不仅在于霓虹灯的闪烁、花草的绚丽与道路的宽广,她更需要文明的传承与艺术的滋养。因为只有在艺术与文明浸染熏陶的世界里,人们才能从无知走向丰富,从浅薄走向深刻,从浮躁走向平和。敬畏文明,尊重艺术,请理解那些创造艺术与守卫文明的人吧,给他们一个容身的空间,一个由衷的点赞。我们应该庆幸,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可以随心就听到一首歌、看到一场戏,可以随意就赏一件瓷、观一场展览。每当此时,我们应该双手合十,感恩一切艺术与文明的存在……
来源:汉侯博物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