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作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传奇,建盏在其中扮演了怎样一个角色
中国陶瓷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宋代是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高度发达时期,也是制瓷工艺繁荣的一个高峰。宋代制瓷业发达,大江南北名窑迭起。其中,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更是成为了宋代的“五大名窑”,流传至今的瓷器价值连城。
宋瓷相对于明瓷和清瓷,拥有崇尚自然、含蓄质朴的特点。且更注重瓷器本身的胚、体、釉,不管器型还是釉色斑纹都是追求自然的完美。宋瓷淡雅清幽,集前人之大成,为后世之经典,是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宋代陶瓷业达到这种境界其实并非偶然。北宋建立之后,实行“抑武修文”的政策,这意味着文化发展空前高涨,文人地位得到提高。加上生产水平的高水,和繁荣的经济,为烧制高水平瓷器提供了物质保证。这样的社会氛围之下,自然也造就了宋瓷清新秀丽、典雅优美的艺术风格。
宋瓷装饰手法远超唐代。除了运用釉面装饰之外,还通过大量的印花、刻花、剔花、划花、画花等技术,使纹饰富于变化,宋人追求釉色之美和釉质之美,在制瓷技术上达到了新的审美境界。
宋代南北方都有大量的窑场。经过激烈的竞争,逐渐形成了一批以名窑为中心的“窑系”,这些窑系一方面受到当地原料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到文化习俗、工艺水平制约而具有共同性。
事实上,北宋瓷器的发展,和一个人有着重要的关系,那就是宋徽宗。他虽然是皇帝,但却是一个很喜欢玩的皇帝,热爱艺术,喜欢色彩,更热衷于自然意境。
于是建盏在宋代成为文人争相题咏的珍品,更成为皇家贵族不惜重金追求的宝物。宋徽宗为此还专门写了一本关于茶和盏的著述——《大观茶论》,其中详细记载了、点茶方法、点茶器具、斗茶风俗,这极大的推动了斗茶的发展。北宋名臣蔡襄也在《茶录》里明确提出,建盏是最适合斗茶和点茶的茶盏。
黒釉瓷“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意,搭上动感的斑纹,无论是曜变、油滴、银兔毫,都能感受到律动与自然的变幻,真可谓是: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树一菩提,一叶一如来。
建盏的魅力不仅在于器型和斑纹,更是因为这只茶盏,完美诠释了宋代斗茶的真正内涵,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建盏成为那个时代文化的代表之一。
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盏或更多建盏相关的知识,欢迎评论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