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到底是不是主流?为何有那么多人不认可建盏?
建盏作为黒釉瓷,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很多人眼里还是“非主流”的存在,因此也很难想象建盏普及宋代的程度。
不过蔡襄、黄庭坚的茶事著述中,直接点名建盏的产地与釉色,加之文物与建窑遗迹,为建盏在宋代的鼎盛提供了很多证明,建盏在宋代的流行,以及在文人阶层中的认可毋庸置疑。
原始青瓷的发现,意味着中国瓷器的发展从陶真正开始迈向了瓷,而黑釉瓷也在同一时期出现了,两者几乎是一起向前发展。然而回顾中华陶瓷史,黑瓷仅在唐宋时期占据主流,并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元明清历代官窑都是淡雅或者华贵的瓷器。
建盏乌金釉的出现,是建窑烧制转向黑瓷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脉络也没有那么复杂,晚唐五代烧制白瓷、青瓷,随后烧制酱釉瓷,工艺的不断升级,乌金釉开始出现,建盏的特征之一也就出现了。
相对于其他单色釉的清馨淡雅,酱釉瓷深沉似水、自有气势、凝重华贵,而且单色釉不同于青花、彩瓷,烧制难,成品率极低,表面一点点小瑕疵都非常明显,加上当时的工艺水平受到一定限制,名贵的高温颜色釉极难烧成。
乌金釉的美无与伦比,早已被收藏家们认知,所以在收藏界价格一直很高,而且当时烧制的时候,如果有瑕疵就立即销毁,因此民间流传非常之少,存世数量有限,升值潜力也不小。
宋徽宗赵佶被不少人称为风雅皇帝,不仅精于茶艺、嗜茶如命,对建盏品质也颇有心得。而且他还以皇帝的身份专门为茶作了一本《茶论》,因在大观年间所著,后被称为《大观茶论》。
赵佶喜好点茶,甚至在宴席之上亲自为臣子点茶,当然臣子们也都争相称赞。
在宋代点茶的鼎盛时期,宋徽宗本人是非常喜欢用建盏点茶,并对茶器挑选、茶饼挑选有着一套经验,可见赵佶虽然治国不行,但玩起来还是非常懂的,这也就不奇怪他为何能在《茶论》中,把建盏和茶写得头头是道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想要点出绝世好茶,除了上好的茶与盏,也要用上最好的水,当然对于宋徽宗来说,这都不缺,所以他才有得这样一般身手。
不仅相关文献可以证明,皇帝喜欢建盏,出土的文物也能证明建盏曾为文物。比如底部刻印的“供御”、“進琖”等款,除了官家制定,普通人是不能刻印这些款的。
综上,从文献记载和实物考古记载来看,可以证明建盏的确被选为贡品,被皇帝亲自使用,并不是所谓的非主流瓷器。只是后来由于宋末战乱,以及明初茶风改变,建盏并没有完整传承下来,因此造成后来世人对建盏的诸多疑惑。不过随着烧制建盏技艺的复原,相信以后会越来越好。
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盏或更多建盏相关的知识,欢迎评论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