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怎么看好坏?同一位匠人的建盏底款不同,是假货还是真货?
自古书画有印章、雕刻有刻章,建盏作为陶艺藏品界的新宠,给人的印象似乎是一种发展新兴的玩意儿。然而,从建盏看传统陶艺的发展史,更是能够与宋朝的文人雅士联系到一起。虽然建盏的评价鉴赏,可以从纹路和釉面来区分,但是从底款来评价建盏价值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快捷的方法。
这会根据每个匠人的需要而改变。有的师傅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款,有的师傅则是不同系列,不同价格,不同的款。
例如,陈大鹏有手刻款和印章款,孙建兴有“建”字款和“建窑建盏”款,陆金喜则有“晦翁”或“放翁”字款。此外还有匠人会双落款。
若是害怕买到假的作品,你可以看多看建盏的图片和视频,选择喜欢再进行判断。通常出名的匠人,底款也就那么几种,个人风格比较明显,就算有新的底款也会说明。此外,有些师傅会做防伪,作品用上编号而作为辨伪参考。
为什么早期会有没底款的作品?
几十年前开始烧制建盏之时,属于业内的开荒阶段,老匠人可能不会想那么多,加上当时没有成熟的市场,基本上就是用爱在发电。何况,这些建盏除了他们也没人会烧,因此打款这个意识比较淡薄,
现在不同往日,大部分师傅都会给建盏打上底款,这是市场成熟的表现之一。老师傅的早期无款盏,现在基本也找不到,量少,价高,属于压箱底的作品,根本不会广泛流通。
此外,因为对作品的尊重,很多匠人不会选择落款。其实原因很简单,这根建盏的成本和流通性有关,在烧制不可控的情况下,会出现一窑零精品得到情况,无论是落有品牌标识的瑕疵品流通于市面,还是微瑕疵的心血之作被亲手摧毁,都是匠人所不忍的,因此有的匠人干脆不落款,毕竟品质第一。
有落款的作品只有在师傅的眼中属于精品,才有可能流入市场,由于建盏精品的成品率也非常低,而这精品要同样承担其他瑕疵品的价值,价格格自然比较高。
现在的建盏,既是古代艺术的集合体,又是一种文化与精神的实物载体,更是将工艺和经济相结合,挖掘出更高的价值。
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盏或更多建盏相关的知识,欢迎评论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