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茶器有哪些瑕疵?大家在挑选建盏时,需要避免哪几个缺点?
一只新盏诞生之后,通常都需要经过严格的筛选,一点偏差都会影响之后的命运。因为建盏特殊的工艺,烧制完成后,瑕疵也比较杂乱,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建盏的常见瑕疵。
1胎骨开裂、变形
大家都知道建盏的铁元素含量比较高,这就导致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变形和开裂等现象。
变形开裂的概率可以通过提前素烧,调整胎土的等比方式降低。而开裂变形的新盏,会当作次品给处理。手工拉坯的新盏,可能有是不完全是正圆的作品,这一点也能接受,不属于瑕疵。
2粘窑、粘板
建盏施厚釉,仰烧时釉水会向下流动。若是施釉量和流动适宜,则会出现聚釉和釉泪的现象,二者都属于建盏的加分项。
不过流动太过的话,釉水就是粘住盏的底部,出现粘窑的现象。而粘窑这种现象,新盏和老盏都有,前者粘的是底板,后者是垫饼、匣钵,因新盏粘窑又被称为粘板。
一般粘窑的盏都会被当做次品,但若是釉色还行,粘窑部分仅仅限于某处,其他地方保持完整,就会出厂。
3起泡、鼓包
烧制建盏需要高温,因此釉水会出现气泡的现象,建盏的表面也会鼓包。二者皆属于瑕疵,不会被允许出厂。
4砂眼
由于建盏的胎骨含铁量比较高,因此比起青瓷和白瓷,原料会有一些粗糙,即便淘洗过后,也还会有少量石英砂存在。有时,如果没有淘洗干净,石英砂浮出,导致釉无法附着在胎上,砂眼自然也就是产生了。
这里要注意的是,有些朋友可能会把砂眼当成气孔,其实不然,砂眼是真带有沙粒,孔洞可以感觉明显,而且是跳釉,表面也凹凸不平。
砂眼是瑕疵,气孔却不是,所以千万不要把两者给搞混了。不过气孔虽然不是瑕疵,但其数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来降低。
5 缩釉、跳釉
如果温度不够,就会产生缩釉,导致釉面收缩龟裂。跳釉则是在那种一般呈点状的部位,没有覆盖釉层,至于原因,则可能是表面有砂粒,胎体上釉前粘上了灰尘。
一般跳釉的面积不大,对釉面完整性的影响远小于缩釉,有一些陶瓷艺术家还以随机跳釉为一种特殊的风格。不过对于新盏来说,跳釉属于建盏的瑕疵之一。
至于老盏出现的跳釉和缩釉,虽然有些盏友喜欢,但毕竟算是个人审美。
6 色泽不均
除了建盏的胎体本身,釉也会产生一些瑕疵。比如有的盏一眼就可能看出色泽不均,比如斑纹颜色深浅不一,分布不对称。
7 未烧出目标釉色
如果一位师傅有想烧出兔毫盏,但出来的作品却没有毫纹,或者斑纹过于稀疏,这就是属于没有烧出目标釉色,质检自然也不会过关。不过这些窑变虽然不如人意,但若是釉面、胎体都比较完整,可能有盏友喜欢。
如果柴烧建盏,因为工艺限制等原因,判断釉色时会比较宽容,即使无需成品必须有某种釉色的名号,就可以出。
由于每只建盏的样子都不一样,检验之时容易看的眼花缭乱,所以产出的每一只建盏都是经过火眼金睛出来的。
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盏或更多建盏相关的知识,欢迎评论私信~